欢迎访问武夷山金骏眉官网,喜欢红茶就是这般任性!

网站地图

武夷山金骏眉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叶百科 > 茶叶常识 >

武夷茶与山水的绝唱(4)

时间:2018-03-31 17:1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止止庵位于大王峰下水光石后,一个有着奇特名字的地方,建于晋代。有17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名相李纲曾到此访道,清朝董天工编的《武夷山志》写道:“武夷山千崖万壑之奇,莫止止庵若也”。

至于为何名日“止止”,白玉蟾在《止止庵记》中说:“《周易・艮卦》,兼山之义,盖发明止止之说。而《法华经》有‘止止妙难思’之句,而庄子亦日‘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是知三教之中,止止为妙义。……参之已得止止者,知行、住、坐、卧。自有不止之止……今记此庵,非谓止之止止,实谓止其止之止止而已矣。”悟者自悟。

武夷茶与儒家

中国茶道处处体现着儒家之温、良、恭、俭、让的精神。武夷茶暗合中庸之德,这其中以宋代理学家、大儒朱熹的理解最为精到。武夷茶在历史上,还与诸多文人墨客有着深厚的渊源。

隐士林逋曾写下“世间绝品人难识”来称谓武夷茶,范仲淹又说“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太多溢美之词满于典籍,以致不知如何最好地表达岩茶的魅力及滋味。也正如苏东坡所形容的武夷茶“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三主武夷山冲佑观的陆游,晚年心系武夷,终其天年。因为茶,陆游怀疑自己前身是陆羽,“水品茶经常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

朱熹,更将武夷山的儒家色彩推到极致。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廖,别称紫阳。祖籍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长于武夷山。淳熙十年(公元1181年),朱熹在武夷山隐屏峰下,兴建“紫阳书院”,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倡道东南,为儒家道统继往开来,四方学者云集,盛极一时。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人称“东周出}L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熹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贡献。

朱熹青年时代,曾戒酒,以茶修德,用茶以明伦理,表谦虚,不重虚华,崇尚俭朴。朱熹的生活准则是:“以茶养生,衣取蔽体,食取充饥,居止取足以障风雨,从不奢侈铺张”。

朱熹一生71年中,大约有50年是在武夷山度过的,与茶结缘甚深。

在武夷山时。朱熹纵情山水,乐于茗饮。在《茶坂》诗,记载了他采茶禅坐的山居生活:“携蘸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窗寒,跏跌谢衾枕。”据说教学之余,朱熹常与人一道品茶设宴,或宴于泉边,或宴于竹林。或宴于九曲溪畔。一只炉子。两把壶子,几只茶盏,舀几飘九曲清溪水,徐徐烹来。芳香四溢,飘飘然而觉物我合一。咏茶宴诗云:“茗饮瀹甘寒,抖擞神气增。顿觉尘虑空,飘然阅心目。”朱子在巨石上开设茶宴,煮茗品饮,吟诗斗茶,名之日“茶灶石”。《茶灶》诗中写到:“仙人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

去,茶烟枭细香。”诗意境清远恬淡,极富遐想。

朱熹通过饮茶,阐明“理而后和”的大道理。他曾说:“物之甘者,吃过必酸;苦者,吃过却甘;茶本苦物,吃过却甘”。他提到“礼本于天下之至严。礼成。则黎民各得其份,则至和”,所以“国治而后平天下。”这和饮茶先苦后甜的道理一样。同时,他认为治家宁可严厉,不可松懈,也和品茶中的先苦后甜的道理一样。

朱熹以茶喻学,认为在茶叶掺杂姜葱桂椒盐之类同煎,犹如大杂烩。朱子对学生说:“如这盏茶,一味是茶,便是真才,有些别底滋味,便是有物夹杂了”。

武夷茶与儒释道结合,是茶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亦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

武夷茶,和天下

武夷山,九曲溪,武夷茶。茶生山水中,山因茶而名,水因茶而灵。

儒释道,朱子、扣冰古佛、白玉蟾,紫阳书院、永乐寺、止止庵。万古之茶,千载文化,道寓其中。

山水如绿叶,三教如花瓣,它如花蕊,相融相谐,盛开了娇艳烂漫的和谐之花。

再回首漫长的千年岁月,它曾默默无闻,亦曾蜚声中外;它曾繁盛一时,亦曾一度萧条;它曾引发战争,亦曾促进和平……每个时代都在它身上打上了自己的印记。然而,不论如何轮转循环,山水依旧,三教依旧,武夷茶依旧。万变不离其宗,“和”之道千载万古不灭。
 

一叶茶,融山水,寓三教,和自然,和人类,和世界,和天下

和自然

同其它茶一样,武夷茶,亦是神奇的造物者――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珍贵礼物。武夷山。九曲溪,山环水抱,秉山川之灵气,承日月精华,造就了灵物武夷茶,成就了千载茶文化。

一颗茶籽,变成一棵茶苗,日生夜长,变成一棵茶树;一片茶叶,泡成一杯茶汤,释放精华,变成一片叶底。往复之间,看似平常,却富真理,天地之道一一“和”便寓在其中。同样,生于悬崖峭壁上的武夷茶,自从被武夷先民发现的那一刻起,和之道便如影随形,乌龙茶、红茶、白茶的诞生,武夷岩茶、正山小种、政和白茶等名茶的问世,无一不是体现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要想做好茶。得靠天地人”。这是武夷山的茶人们口口相传的经验,只有天、地、人三才的和谐,才能制出好茶。可以说,“和”之道贯穿于制茶工序的始终。就以武夷岩茶为例。从采摘观之,俗话说:“三天是茶。三天是草”。每年只采春茶的武夷岩茶。一到谷雨前后,茶农们便时时刻刻关注天气的变化,以此来安排采茶时间,而且在采茶时。还严格遵循“清晨不采,露水不采,阴雨天气不采,正当午时不采,傍晚也不采”的自然规律。以此保证岩茶特有的品质。再比如做青,“看天作茶、看青做茶”则是“和”之道的充分体现,在做青过程中,将茶青时而摇动、时而静放,动静结合。因此,从鲜叶到茶叶,加工全过程都体现了武夷山茶农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既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与此同时,儒家所提倡的“中和”,道家所崇尚的“天人合一”以及释家所倡导的“慈悲平和”,核心都是一个“和”字,引导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要求人类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也要保护自然。拥有“双世遗”的武夷山,土层深厚,多为风化岩残土,这正符合陆羽《茶经》中所描述的“上者生烂石”的环境条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其优异品质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若为了不断提升茶产业的经济效益,通过砍伐植被来换取茶叶产量的增长,就很容易引起生态条件的恶化,导致茶树生长的小气候发生变化,猖獗肆虐的病虫害便会接踵而至,从而影响到茶叶品质,形成恶性循环。

标签: 山水 武夷 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