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夷山金骏眉官网,喜欢红茶就是这般任性!

网站地图

武夷山金骏眉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叶百科 > 茶叶文献 >

安溪剑斗镇百年四美桥

时间:2018-04-08 11:5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铁观音故乡安溪之剑斗镇百年四美桥。知道四美桥,缘于一则有趣的传闻。清光绪年间,安溪县剑斗镇圳下村汤内坂是安溪、永春、德化三地往来必经之地。这里正处晋江西溪上游,蓝溪水环村而过,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然而,此处沿溪上下桥梁稀缺,但凡出行须借竹筏渡溪,凶险难测。某日,又一路人疾行至此,忽见一高头山鬼从天而降拦住去路。路人心知不妙,急中生智,谎称待献一礼再行受死。山鬼允,路人即以红色鞭炮密集缠绕于其身,并将鞭炮点燃,山鬼遂消遁于炮声之中。路人惊呼幸甚,弃途而返。

  传闻自是荒诞而不足信,却生动反映了当时民众对沿溪交通不便的无奈和筹资修桥的迫切心声。于是,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当地社会名人王祝三发起的修桥工程立即赢得一呼百应。王祝三是清末秀才,安溪县常乐里由义乡(今剑斗镇月星村)人,曾任安溪县典狱官,建安道署财政科员、谘议,安溪县立第二高小学校校长,南安县长。其一生热爱公益事业,曾赴南洋各地募捐,创办安溪最早的侨办学校崇德中学,在当地久负声望。他亲自召集专家制定施工方案,拟定桥身为南北向,设计单孔石拱,桥面平铺,两侧配扶栏,通体以石砌成。以当时的地方财力和施工条件,这样的工程造价及建设难度当数罕见。相传修桥之时,心系民生疾苦的王祝三除四方奔走,远赴南洋为工程募款外,还身体力行,极尽节俭,遇工人吃剩留在石壁上的番薯皮,常俯拾而起揉成团状当场吃下。如此四年攻苦食淡,这座长54.6米,宽4.2米,高22.3米的古桥珍品,终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圆满竣工,一时四邻族里同庆。王祝三欣然为石桥命名“益美桥”,寓“更加美好”之意。他还特意请来工匠,将所有捐款人的芳名镌刻于五大石碑,分立于大桥两侧,以谢乡贤,以励后辈。

  光阴飞徙,世事更替。历经百年风雨的益美桥至今依然雄健如初,且仍为当地交通要道。不同的是,它已不再只是单纯的一座石桥,而是随同那古朴精美的建筑工艺和传奇建造史话,成为当地乡人心中永久的精神丰碑。1998年底,为进一步稳固桥身,众乡贤集资22万多元,经王祝三子孙同意,对其进行了一次完整的修缮,并将其更名四美桥。考虑桥身承重,兼顾原始风貌,在保留原有单孔石拱为桥墩的同时,在桥身另建水泥辅桥一座作为辅助支撑。2002年10月,安溪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经考证,为其颁布“安溪县文物保护标志”。此前,有关专家已确认其为晋江西溪上游首座石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