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夷山金骏眉官网,喜欢红茶就是这般任性!

网站地图

武夷山金骏眉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叶养生 > 健康经验 >

茶叶致富路:布央村种茶致富的故事

时间:2020-11-11 17:4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昔日贫穷响丁当 ,有女莫嫁布央郎;如今茶叶铺富路,笑迎‘洋女’闹洞房。”这是流传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乡布央村的一首侗族山歌。它是布央人在县人武部的带领下,经过10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昂首阔步奔上小康道上的真实写照。

三下布央搞调研

布央村位于县城古宜镇至独峒乡的公路旁边,离古宜镇20公里,有人口2000余人,近500户,全村辖布央、美地、程牛三个自然屯。全村人均水田不到0.2亩。由于人多田少,自然条件恶劣,虽然开放了10余年, 当地群众仍在温饱线下艰难度日。1987年初,三江县人武部决定把布央村作为自己的联系点进行扶贫。时任县人武部政委的唐友湘同志,扛起背包,步行2华里三次深入布央村实地调研,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调查研究,认为该村虽然自然环境恶劣,但这里山峦重叠,湿润多雾,土层深厚,都是叶生长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唐友湘与村委领导很快达成一致: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仙人坡上多种茶的发展思路。

仙人山上采春茶。

为开阔青年民兵的视野,1988年春,唐友湘用专车接送布央村民兵营长陆小章到武宣茶叶基地考察参观。开春以后,又由县人武部政工科牵头,组织该村陆西华、吴顺群、吴义群等于25骨干民兵赴桂林茶科所参观考察。人武部自筹专款,对民兵的车费、食宿、误工实行“三包”。后来,当茶苗种下以后,唐友湘又分期分批将该村谢家存、廖幻国、陆庆雄等200余青年民兵按连、排为单位送到桂林茶科所,采取以工代训的形式,学习别人在种植、管理、加工、包装、营销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后来,这几批青年民兵成为科学种植茶叶的能手,在带领家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后话。通过参观考察,青年民兵们反响强烈,大大增强民兵们在仙人坡上开山种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女民兵突击队在采茶。

拍着桌子争来贷款

当布央人正摩拳擦掌、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唐友湘却为贷不到款而日夜发愁,好说歹说,报告打了一个又一个,银行的贷款就是批不下来,由于贷款不落实,使各项工作严重滞后,眼看开山挖地的季节一天天过去,唐友湘心如刀绞。有关单位以布央村种茶没有先例,把握性不大为由,任凭唐友湘怎么求情,贷款的事依然泡汤。大年初一,当万家团圆的时候,在家座不住的唐友湘又跑到金融部门,第二天还组织他们到桂林茶科所参观,他磨破了嘴皮,跑累了腿,贷款依然没有奏效。万般无奈之下,唐友湘拍着桌子,挺直胸脯,理直气壮地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最终落实了20万元贷款。

这一年春天,仙人坡一改过去寂寞荒凉的景象,男女老少纷纷扛着锄头,背上砍刀,上山开山。一位姓陆的女民兵父母双亡,她一人在2个月的时间里既砍山又挖地,当开出3亩平整的土地时,原来细嫩的双手满是一层层老茧,白净的圆脸已被风吹日晒得红彤彤的。1989年全村如期种下茶叶200余亩,均为从福建引进的优质绿茶——“福云6号”。茶苗刚种下不久,唐友湘趁热打铁,组织青年民兵投工干了两件大事:一是修了一条2公里长的村级公路,从此,山里山外连在一起;二是接通了电,结束了松油点灯的历史,为茶叶的加工、外运铺平了道路。1991年,建立茶叶加工厂,并注册了“仙人山”牌商标。从此,小山寨机声隆隆,日夜不停……

该村出品的部分茶叶

1991年春,一辆满载茶叶的汽车从布央村驶向山外,一包包茶叶换来了一扎扎钞票。布央人种茶的积极性大增,到1993年,已增至600亩,2002年猛增到3000余亩。布央人根据茶叶的质量、特点,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松针茶、碧螺春、龙凤舌茶、清明毫峰等10余个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远销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茶香引来“靓媳妇”

1995年,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布央村不仅连本带息还清了贷款,腰包里的钱也一天比一天胀鼓了。2002年,全村人均收入2100元至2500元,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收入来自茶叶,他们中三分之一的农户人均收入超过3500元。种茶富裕起来的布央人把自己的小家建设得漂漂亮亮的,有20多户建起高楼,百分之八十的农户购置彩电,安装了程控电话,百分之二十的农户拥有手机,百分之五的农户购买了汽车。村委会这几年利用村办茶叶的收入,拿出60万元,建成了几个民心工程,如卫星电视差转站,人畜饮水工程、村办公楼、鼓楼、戏台等等。村民们恋小家,不忘大家,热心公益事业,集资捐款纷纷慷慨解囊,如去年初,村委决定建一座鼓楼,尚缺一部分资金,号召村民募捐,60岁的老党员吴香发二话不说,第一个捐出1100元,村主任吴运雄捐900元,在他们的鼓舞下,村民们你200元,我300元,很快就筹够了20000余元,使鼓楼如期在三江侗族自治县50大庆前修建落成。

柳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仲明为村里送去篮球,希望该村三个文明一起抓。

走进新建的宽敞明亮的村委办公楼,一面面奖状、锦旗挂满办公室的四壁。10年来,该村先后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科普示范基地”、“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集体和“学理论、学雷锋先进单位”金杯奖;被原柳州地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党支部”等80余次奖励。

茶香引来“靓媳妇”,昔日因贫穷娶不到媳妇,今朝致富自有姑娘不远千里前来攀亲。几年来,先后有杨树娥、杨利春等16名女青年从湖南、贵州及三江县县城远嫁到布央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叶媳妇”。

该村谢广明夫妻在家里通过互联网推销茶叶

小康道上疾策马

布央人能过上今天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一离不开县人武部的正确引导,二离不开青年民兵的先锋模范作用。青年民兵是科技致富的领路人。茶叶种植初期,为改变亩产过低的现状,摸索一条高产道路,骨干民兵石燕能、谢群勋、共青团员吴素叶、吴站能等30名挑了一片瘦山梁,圈地150亩,标上“青年民兵茶叶高产示范基地”,在整地、种植、管理、采摘等环节上很下功夫,使该片茶叶每亩比其他平均数多收入500元,为村民科学种茶,探索出一条成功的经验,为提高单产、全面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村民兵从1994年开始,对20户困难户实施“青年民兵一带一行动”,限时脱贫致富。吴顺科一家只有2个劳动力,四个小孩均上学,生活较困难,负责帮扶的时任民兵营长陆西华便组织20多名民兵为吴顺科开茶地4亩多,垫资为他买回茶苗,育茶圃20余万株,茶圃当年有收入,1998年茶叶进入盛产期,亩产达到3000余元,光茶叶一项就收入10000余元。吴顺科一家从此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新老县人武部领导到茶叶基地交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