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夷山金骏眉官网,喜欢红茶就是这般任性!

网站地图

武夷山金骏眉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叶养生 >

喝到最香是文化一一黄山茶产业新买的观察

时间:2019-05-17 17:1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屯溪实验茶场场长李继多揉捻着眼前的茶树,心中盘算着这个茶季的收成。4月初倒春寒,突如其来的一场霜,使茶叶受冻,名茶产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屯溪实验茶场场长李继多揉捻着眼前的茶树,心中盘算着这个茶季的收成。4月初倒春寒,突如其来的一场霜,使茶叶受冻,名茶产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天气的好坏仍然影响着茶叶的收成与价格的涨落,但李继多说,其实真正决定茶叶能不能卖出好价钱的,还是茶叶里蕴含的文化。这,正是这位黄山“老茶农”对于一一   

屯绿,品牌意识的觉醒   

采茶时节,屯溪实验茶场的小院里,不时有经销商进出,会客室的茶杯里,泡着刚刚摘下的屯绿“八杯香”,墙上则挂满了各种荣誉牌匾: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等。看上去,实验茶场的日子不错,但跟它历史上曾经的红火相比,显然还有差距。走出小院,放眼远望,层层叠叠的翠绿颠簸着伸展,小径边红叶石楠红焰焰的叶子点缀在漫山遍野的茶树中,茶美景美,真是不得不佩服前人选中这块“风水宝地”的眼光。    

屯溪实验茶场场长李继多   

座落在黄山市屯溪区西郊的实验茶场建于1939年,主要以生产“屯绿”为主。屯绿,属眉茶,有“绿色黄金”之誉,因历史上集中在安徽屯溪加工输出故名,主要产于安徽黄山休宁、歙县、祁门、屯溪等地,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味持久。屯溪绿茶的制作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可说是黄山“茶叶王国”的鼻祖。但这些年当方继凡把太平猴魁“炒”到6000多元一斤、当谢裕大把茶文化博物馆建成类似地标性建筑的时候,屯绿还像藏在深巷的老酒,主要是当地人在品味时咂嘴说夸赞的话,走出黄山,就很少见到把屯绿招牌响当当亮出来的店铺了。   

本来是“身世显赫”,如今却在茶叶江湖有些“隐姓埋名”。黄山一品有机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章荣剑说,“上个世纪建国初期,农业部就专门发过文件,出口的绿茶必须要含30%的屯绿茶种,可见屯绿在当时茶叶市场的独尊地位。”黄山一品有机茶叶有限公司有22000亩茶园,现在90%的茶叶出口,年出口量近万吨,但在立顿等袋泡茶的冲击下,茶叶在国外的售价甚至低到只有1美元。而章荣剑想返身占领国内高端茶叶市场的时候,忽然发现,国内茶山早已插遍旗子。    

黄山一品有机茶叶有限公司茶园   

屯绿的知名度只是埋在茶山,当地仍然有一批对它寄托着深重感情、舍不得扔掉这块老牌子的茶农,在踏踏实实地经营。若要从黄山的茶叶史来看,无论是在它如日中天的明清时期、还是徽茶地位日渐提升的今天,都需要给它真正的一席之地。李继多和章荣剑都说,要振兴屯绿,首先要振兴屯绿茶文化,要让中国茶叶界重新认识屯绿,这,正是“屯绿人”的觉醒之言。   

从淮北定居黄山的刘平,头衔是黄山孙义顺茶叶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对徽文化有着超乎常人的痴迷,几乎可以说比黄山人更黄山。黎阳老街光明巷1号的“山中问茶”体验店成了他结交“徽友”,品茶、讲茶的去处,这些年他干的一件主要的事,就是传播安茶文化,使“独立六茶中,安然一盏中”中的安茶,在黄山这方茶叶圣地飘出独特的香味,从而实现一一   

安茶,从挖掘到展示的裂变   

安茶,属传统工艺名茶,创于1725年前后,内销两广香港,外销东南亚诸国,被誉为“圣茶”。它选料精细,工艺独特,制作讲究,品质优良,不仅是好的茶品,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主要产区在祁门芦溪一带,这里二水汇流,三山环抱。当年安茶以芦溪汪姓所开的孙义顺茶号最为有名。相传其祖上运茶往广东销售,在鄱阳卸货时,遇一广东游医,身无分文,向汪老板央求搭乘,汪老板慷慨应允。船到广东,适逢瘟疫流行,游医为报汪老板之恩,于每帖中药开以三钱安茶为药引,效果奇好,从此安茶声名大振,不胫而走,故安茶有“三年为药,五年为宝”之说。    

刘平在黄山开了四间“山中问茶”体验店,让芦溪孙义顺安茶实现了从挖掘到展示的过程。除了安茶外,刘平还把他收集的黄山其他几个生态茶山的茶,在店中集中展示:龙头山祁红金毫、流源祁红香螺、流源祁红毛峰、蜈蚣岭白茶、蜈蚣岭红茶、淡竹岭大方茶、南云尖滴水香。“山中问茶”之所以起了一个“问”的名字,也在于刘平对茶文化趋向的一个新发现。这些年他在与全国诸多茶友的交流中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茶友已经从一开始的饮,到品,再到“问”:问茶的历史、问茶的渊源、问茶的特性。刘平手上掌握了一份名单,那是全国各地的茶叶体验师,他们常年自费奔波在各地,就为了寻找到他们的“最爱”。 刘平说,前些年云南、福建茶异军突起,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其中就包括了这样一些特殊的茶客,他们是茶叶界的“意见领袖”。或许,茶叶大省安徽、茶叶大市黄山也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更加重视“口碑经济”。    

在又一年茶季到来的时候,刘平正在计划把他的“山中问茶”开到全国,这样全国各地的茶叶体验师可以不必跋山涉水到深山了,只需坐在“山中问茶”就一睹徽之茶韵。   

这些年祁红的“窜红”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许多人都以为,祁红的“卖点”都挖掘光了,殊不知,后进的“谢茶”生生撬开了一方市场,凭的是——   

祁红,古法中追求“工匠精神”   

祁门功夫红茶匠人——谢永中,是祁门县公认的制茶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做茶48年,他双手的褶皱里,尽是茶汁的青红色。精制祁门工夫红茶的工艺,经过百余年演进,最终固定为17道古法工序,分别为:分级、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毛筛、切断、抖筛、分筛、撩筛、风选、紧门、套筛、拣剔、拼和、补火与装箱,这17道工序缺一不可,顺序也不可颠倒,正因如此,茶厂的分工极细,每人负责专攻几道工序,但即使这样,没有2-3年的功夫都很难熟练掌握,而谢永中是掌握全部17道工序的制茶师。    

祁门功夫红茶匠人-谢永中   

“成为专业制茶师只需要三年,但成为制茶大师,却需要一生。”这是谢永中刚入茶厂时师傅对他的教导。他深知,让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并不是一句空话,耍滑偷懒使不得,要追随前人的足迹,注重制茶的每一个细节,这,或许就是茶之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