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夷山金骏眉官网,喜欢红茶就是这般任性!

网站地图

武夷山金骏眉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叶养生 > 茶叶风俗 >

泉州曾向世界贡献至少三个概念词汇_茶、缎子、帆船

时间:2018-03-16 14:2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在1492年11月1日的航海日记中记载,他曾把前方的陆地或城市误认为是泉州。这个罕为人知的史实一经见报,引起众多网友、泉州市民和泉州文史界的热议。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王连茂认为,哥伦布远航探险,正是因为对刺桐港的向往。此外,泉州至少向世界贡献了三个概念词汇:、缎子、帆船。

【热议】

市民网友

数百年后仍有外国人捧着游记寻找刺桐港

“没想到哥伦布是受到刺桐港的巨大吸引,探险航行的时候才找到新大陆!”在市区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陈女士说,虽然一直都知道泉州在历史上的辉煌,但看了早报的报道,还是被深深震撼和感动了:原来昔日刺桐城有这么大的魅力,能让一拨又一拨探险家云集于此,最后还留下不少著作!

这个消息还引起不少网友的转发和热议。网友“judy花的”回忆,2002年她还在上大学时,曾接待过一对70多岁的美国夫妇,他们拿着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就千里迢迢来寻觅东方第一大港。为了让二老不抱憾而归,她咨询了泉州旅游界资深人士,查了很多文献,也因此领略了刺桐昔日的瑰丽,没想到数百年过后,竟然还有人像哥伦布一样捧着游记找寻刺桐城。“刺桐港的魅力无与伦比、无可替代!”

文史界

报道见证泉州“海上丝路”辉煌历史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王连茂说,早报关于哥伦布的报道,他在早前所写的《<走近泉州>读后感》一文中已有提及。《走近泉州》是德国学者恩勒特所著,2013年中文版在泉州首发,该书用德国人的眼光,讲述泉州港占据世界第一大港地位达400年之久的史实。

王连茂介绍,哥伦布航海探险时,行囊里装着《马可·波罗游记》,而且意大利学者保罗·托斯加内里为哥伦布的航海提供的东方历史资料中,特别指出那儿有一个巨港叫刺桐,“盖诸地商贾,贩运货物之巨,虽合全世界之数,不及刺桐一巨港也”。

“看来哥伦布对此是神往已久的了。”王连茂说,早报报道了这一鲜为人知的事实,让市民了解到背后的故事,报道彰显了昔日刺桐港的辉煌。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认为,宋元时期,泉州的瓷器和刺桐缎等物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抵达欧洲,成为皇室用品,商人和探险家对刺桐港充满向往。到了明代,德化白瓷运载到欧洲,进一步助推了欧洲人从海上寻找古刺桐港的探险。哥伦布的远航,正说明古代刺桐港的辉煌。

【考证】

为何萨伊多是泉州?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哥伦布航海日记》第52页写道:“远征司令说:‘这里就是大陆,萨伊多和金萨伊就在吾前面一百里格左右的地方。’”远征司令就是哥伦布,萨伊多(Zayto)指的就是泉州,而金萨伊(Kinsai)是“行在”,即南宋首都杭州。

那么,为何说“萨伊多”就是泉州?这得从其读音Zayto说起。

20世纪初,日本学者桑原骘藏发表论著《蒲寿庚考》,堪称为国际学术界有关泉州港研究的开山之作。该书第3页、28页、30页,均有关于Zaitun的论述。内文记载:“Zaitun亦名Zaytou,又作Zeytoun,其他与此音相同者还有多种。萨伊多(Zayto)就是Zaitun的变体,这在包梯尔《马哥孛罗书》等著作中均有记载。”

《蒲寿庚考》认为,“宰桐”一名与泉州古称刺桐城有关。事实上,13至14世纪的阿拉伯、波斯文献,如伊本·赛义德的《地理书》、拉希德丁的《史集》、艾布·菲达的《地理书》、伊本·白图泰的《游记》等,都称泉州为“Zaitun(宰桐城)”。中世纪的欧洲文献,如《马可·波罗游记》、鄂多立克的《东游录》等引用穆斯林对泉州的称呼“宰桐城”。

20世纪50年代,泉州出土一方1322年的艾哈迈德墓碑,其中波斯文记载艾哈迈德出生于宰桐城,为考证宰桐城即泉州提供了直接的物证。

【延伸】

泉州至少向世界贡献三个

概念词汇:茶、缎子、帆船

德国恩勒特教授的《走近泉州》提到泉州向世界“奉献了茶、缎子、番茄酱和帆船这四个概念词汇。”对此,王连茂有自己的理解。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最理想的茶,会唤醒春天